主页 > 产品评测 > 户外测评 > 评测详情

产品评测

均衡者再升级——纳丽德E51 V2.0更新时间:2021-04-22

这次带来的产品是我两年前(17年)写过的E51,这次是小升级的2019款。本来我不太想写手电,尤其是这种小直筒手电。毕竟我手里的小直筒实在是太多了。可一听是纳丽德E51,我的兴趣就来了。因为两年前我写过这个。

靠谱的USB直充防水筒——纳丽德E51新品速评

两年的E51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在当时刚拿到纳丽德E51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满大街都是的普通玩意儿,没什么亮点。但实际用下来才发现,这就是完美符合中庸之道的产品:没有什么突出的亮点,也没有什么致命的缺点。但很多方面都比以往产品好那么一点。听说过木桶效应吧,这就像一个很匀称的木桶。看着平平无奇,但没有什么明显短板,用起来是很实用的。

就是这么个实用派小直筒,这两年我上班一直都揣在口袋里。一不留神都2019年小改款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新款都进行了哪些升级吧。

先看包装,外包装还是一如既往的纳丽德家族风格。白色底点缀绿色色块。由于纳丽德以出口为主,为了国际通用性,外包装是整体英文的。主要参数与功能都有在外包装上体现出了。而且用的都是图形化符号表示,即使不懂英文也可以猜测出来含义。可以看到光源光通量最大为1400流明,最低为20流明;高亮度续航2小时30分钟,最低亮度续航58小时;高亮度照明距离201米,最低亮度照明距离25米;防水2米,防跌落1米;充电接口升级为了TYPE-C,随包装带一节2600mAh的18650电池。

照明模式有五种点射(亮度1400流明)、高亮(140流明,续航2小时30分钟)、中亮(260流明,续航5小时45分钟)、低亮(20流明,续航58小时)、爆闪(亮度1400流明)。包装背面还有手电的图示,图文并茂讲解各部分的功能。这些我在后面也会详细讲解。

打开包装,这些就是全部了。手电本体、一个手绳、一节2600mAh电池、一根TYPE-C短线、说明书与配件包、两包硅胶干燥剂。

原装带的电池是一节3.6V 2600mAh 9.36Wh的带保护板18650锂电池。包装也是纳丽德自家风格。印刷着logo与参数的塑料皮包装外还有一层透明皮。可能是用作耐磨的,也可能只是外包装。两端电极都是露出来的,不撕掉也能用。我就没撕。

旧款E51也是带保护板的2600mAh电池,区别是外皮包装不同,且旧款额定电压写的是3.7V,新款标为3.6V。这都是锂电池的正常标明方法。可以认为两节电池规格一致。

说明书与附件包打开后,有说明书和两个备用的防水胶圈。

说明书双面共五种语言,方便出口市场的同时也不至于让内销用户看不懂。

接下来说说手电本体,和以前的E51-17款放在一起对比。不做说明的情况下猜猜哪个是17款,哪个是19款?不买卖关子了,上面绑了手绳的是17款,没手绳的是19款。以下都按这个区分。

首先最明显的是19款较17款表面处理效果略有差异。看起来比旧款略微暗一些。TA30似乎也是这样,将表面质感调的更偏向于哑光。同时表面的加工痕迹也明显比17款更好。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拿到17款属于最早批次。之后产量更大工艺也更稳定了。

还有一点细节差别是,纳丽德logo字略有变化,以前是带一点斜体,现在字是正的,原因就是这事纳丽德的新LOGO 。

单说外观设计,19款依旧延续了17款E51的外观。纳丽德家族式的头部八道凸起防滚筋诉说着它的血统。和旧款一样,头部是可以拧开的。拧开后就可以看到充电口和一颗充电状态指示灯。

充电口顺应了数码届的潮流,从旧款的micro USB换成了新标准的USB TYPE-C规格。由于TYPE-C接口略宽于旧的micro USB,所以螺纹部分的可以拧开长度增加了,新款更长一些。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抱夹的位置变化。这个抱夹是尾盖拧紧后不可拆式的。定位靠加工出来的凹槽,所以也不可以随便旋转方向。17款抱夹正好压在铭文平面上,如果是原厂不做修改,这个平面应该是没有内容的。但如果做定制性内容,比如团体采购,或者个人标记。就像我这都是战甲平台评测用,厂家就给打上战甲的logo。如果挡上这个铭文平面,就有可能影响美观性。19款就对这种细节进行了改进,抱夹压在两平面之间,没有压在铭文上。

这款抱夹我第一次接触时候(TA30)还闹过笑话。由于TA30的特殊尾盖原因,没有挂绳孔。所以只能装在这款抱夹的孔上面。而无论我怎么用力拉扯都不能把抱夹扯下来(就那样拉扯抱夹没变形也是挺厉害)。我取不下来抱夹,而穿绳孔太小,还紧贴着筒身。没办法,只好用了很小的镊子和穿针的工具废了半天劲才装上手绳。本想记下这个设计不方便的问题反馈厂家,但接着拧开后盖准备装电池。一看才意识到它的设计就是拧开后盖后根本不用什么力气就能取下来。而拧紧后盖后,无论怎么用蛮力都取不下来,这就是夹子设计的精妙之处了。

左边为拧松后盖后能取下抱夹的状态,右边为拧紧后取不下来的状态。

这款抱夹起码从TA30开始就是这样,新款和旧款的模具应该没有变化,相互通用。只是表面涂装工艺的差别。配合现款的消光风格。也做了表面消光效果。左侧会反光的是17款,右侧哑光的是19款。

前面提到了19款充电口更宽,拧开的长度更长。体现在外观上也就是19款更高了一点。外形尺寸与重量对比如下表:

E51-2017

E51-2019

重量/g

77

84

筒长/mm

131

133

筒头直径/mm

27

27.5

筒身直径/mm

22

25


当然,作为使用者,这种微弱的差异对使用体验不会造成任何可感的区别。

作为便携型直筒,便携性和操作方便性是重中之重。E51筒身中段有滚花防滑纹。后端的尾按护翼对操作也没有明显遮挡,即使佩戴较为厚重的手套,也不会影响操作。

和旧款相比尾盖的设计基本没有变化。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用料。外观的边角都有好好做倒角,较大的两段式尾按可以相对的快速选择操作模式:

全行程按下为重按,重按可以听到清脆的开关触发声音。半行程为轻按,轻按可以触发开关,但是没有声音,也不会保持点亮,手松开就熄灭。

重按下尾按可以打开或关闭手电。关闭状态下轻按是预览模式,轻按后再松开就可以选择照明亮度,选好后重按下去听到清脆的咔嗒声就是以当前亮度持续照明。连续的快速轻按两下会唤出爆闪模式。

尾盖环绕着尾按按钮的就是护翼和挂绳孔。

尾盖内侧也没有什么变化,同样的镀金的导电弹簧。

差异最大的部分都集中在前端,光源与电路。19款的E51采用了1400流明的OSRAM P9 LED光源。旧款采用的是1000流明的CREE XP-L V6 LED光源。欧司朗的光源在手电圈子里的市占比远不如CREE,那么为什么要换成欧司朗呢?我在网上找到了欧司朗厂家对于这款产品的介绍文档。

可以看到从产品线分类上,这款光源已经是高功率分类里的最边上了,即将跨入超高功率分组。而从成本角度,也属于专业组里的入门了。

从供应商的宣传文档中可以看出它的定位于紧凑型照明产品,具有高光效,低热阻的优良特性,小核心适合远射类产品。还直接写出了可替换XPL和XPL2。

厂家推荐功率为3W-8W,比XPL的10W要低一些。不过考虑到标定亮度在1400流明,按照它的光效计算已经接近9W了。光效能达到156lm/W,高于XPL。也就是说它的标定光通量更大而功率更小,是因为效率提升。新款的光源在使用层面到底能带来多少提升我们之后会进行测试。

 

直视光杯是一个比较直观判断光杯设计的方法。两款手电的反射效果都比较好。光杯内LED的黄色被较为均匀的反射。看起来新款光杯按照新光源进行了匹配优化,没有为了省成本直接拿来旧款的用。

当然这个方法较为主观,我也不敢保证多科学,凭我的经验我见过的越好的手电,光杯反射出来的颜色越纯净,越均匀。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尺寸不同照射特性的手电光杯设计趋向是有差异的,别拿这个方法去对比炮筒和小直。

调整角度让镜片反光,可以注意到19款(左边)镜片反光有紫色的质感。右侧的旧款就只有原色了。敲击镜片以及触摸感受温度。我判断19款使用了有光学镀膜的钢化玻璃镜片。而旧款使用了无镀膜的树脂镜片。

没在说明书里找到相关描述,不得而知这个变化是为什么。现代树脂材料的透光效果以及硬度已经很不错了,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缺点是耐久性、耐温性、抗划都略差。而玻璃的优点也包含光学性能好,硬度更大更加的耐磨、耐热。缺点是重量更大,更容易碎裂。一般来讲战术手电比较喜欢用树脂镜片,为的是在击打、高振动环境下镜片不碎裂。普通EDC手电喜欢用玻璃镜片,因为更耐划痕。

E51的镜片从树脂换成带光学镀膜的钢化玻璃大概是考虑到产品系列策略,E系列偏向一般户外和EDC。换成玻璃还增加光学镀膜也算是优化了。

说完光,接下来说说电,新款手电一大特点就是充电接口换成了TYPE-C。并且对之前不太好用的操作逻辑进行了优化。

首先,19款E51的充电峰值功率可以达到7.65W(5.24V 1.46A),对于单节18650电池,已经很快了。插入充电线即可开始充电,红灯为正在充电,绿灯为充满。智能自停,不会损害电池。

旧款的充电逻辑有一个缺点,就是插入充电线时候不会直接开始充电,而需要按下尾按才能开始,而充满拔下来后直接就点亮。不符合一般人的操作逻辑。新款将这个问题改善了。


防水等级为IPX8。标准要求是“顶部距离水面1.5—30米,连续30分钟,性能不受影响,不漏水”。厂家宣传是水下2米,可以符合IPX8等级。我简单的在正常水洗环境试了下,无论各种角度冲淋,泡水。水下操作。都没有进水。

另外一提镜片的镀膜应该也有疏水层,从水中取出来时候我观察了镜片,上面不留水滴。

 

以上从结构、光电等方面分析了19款E51,实际使用效果到底如何呢?

照明效果主观来看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二者都是兼顾聚光与泛光的设计。从核心亮度来看确实新款略强一些,但是算不上很明显的提升。个人感觉效果提升远达不到数据账面上的1.4倍。

但这也在意料之中,自从小直能做到800流明开始,这类产品的使用效果在我看来都不会有太大区别。换一个人可能都看不出有差异。我以前说过一句有点绝的话:“小直1000流明的效果就到头了。”因为在这个体积下,核心带来的微弱提升本身就不大,还被单节电池能提供的最大电流、散热、光杯设计等因素压得死死的。除非光效激进的提升,也就是大量提升光通量还降低发热量,否则不会有什么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异。

但也不是没有提升。虽然没有很明显的提升可见亮度,但是能耗比也在逐渐优化,发热量还是有所降低的。对比早于V6版本的更老型号的XPL,比如我的其他老XPL小直经常亮一段就开始降低亮度,但现在E51无论是XPL V6版本或者这个欧司朗P9就没有自动降档。

还是平放手电筒,但适当降低亮度,观察光照区域。中间聚光区域相对平行,散射不大可保证远射效果。而周围的泛光区亮度也不是很低,高亮度的核心与小尺寸较短较小的光杯保证了聚光的同时,聚不起来的反光区域也不至于太暗淡。

这个效果对搜索,骑行照明等用处都有积极地作用。激光炮式的聚光看着很爽,但实际上人能有效关注的区域只有300米以内。作为手持照明器材,50米以内的距离才是最重要的。历史上的小口径武器风潮也是如此,因为统计学发现主要交战距离在300米,而能命中的距离更短,只有100米。超过300米不是不能看到,而是很难发现,发现了也打不准。

激光炮类的偏向聚光的手电,远射很爽,但近距离照明搜索区域太窄。即使加上变焦功能,由于透镜组的光学特性,照明效果依然很委婉:中间关注区域不够亮,不太注重的区域倒是挺亮。而实际亮度表现比同规格普通光杯暗了一大截(透镜组透光效率所致)。

三种亮度档中近距离照明效果。如果用作行道照明,中亮度足以满足正常需求。高亮下聚光可以覆盖一个车道的宽度,而算上范光足以让使用者看清单向两车道在加上个人行道。

照树,模仿搜索行为下的照明,在能注意到细节的距离内,亮度还是很充沛。

哪怕把手电聚光区移开,用泛光区也能照清晰叶子。强大的聚光区可以在正常的空气环境下直接打出清晰的光柱。

官方给出的高亮照明距离为201米(为啥要零1米呢?罗老师附体?),实际上我的感受是基本和前作(17款标200米)一致,只好不差。

以上就是2019款E51手电的测评了,本身是个均衡的木桶,现在又靠新品灯珠提升了本来不短的板子。在把漏洞补上完善了很多细节。让本已经成熟的小直市场上又多了个有力的产品选择。

最后附上官方的参数表作为总结。